一是健全完善统筹协调体制。一方面,在健全治理体制上下功夫。区政府成立龙安区减灾委员会,制定了减灾委员会议事规则,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,逐级明确任务,层层落实责任,构建形成了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治理体制;另一方面,在统筹综合减灾上下功夫。龙安区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作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,着眼提高城市减灾治理效能和风险防控水平,探索构建基层综合减灾服务标准体系,全面实施社区(村)综合减灾标准化工程。截至目前,龙安区共建成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、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个和国家级防震减灾减灾示范社区1个。同时,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,开展综合减灾能力评价,完成222处承灾体、1423条政府和家庭减灾能力、717条历史灾害数据调查,为龙安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提供了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。
二是健全完善属地管理体制。一方面,落实应急救灾主体责任。龙安区坚持分级负责、属地管理的原则,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,进一步明确区、乡(镇)街道两级应对自然灾害的事权划分,各乡(镇)、街道、区级各部门根据《安阳市龙安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》,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;另一方面,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度。区、乡(镇)、街道两级政府按照灾害应对事权划分,强化对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,形成统一协调的组织体系、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、全面细致的政策体系、务实高效的实施体系、完备严密的监管体系。
三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。强化应急预案管理。按照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互相衔接、科学有效”的工作要求,构建以《安阳市龙安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》为主,行业专项预案32个、基层应急预案285个等为支撑的“1+32+N”预案体系。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,全面提升基层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;强化救援队伍建设。构建以消防为主,民兵和社会志愿者为辅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。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防震应急演练、森林防灭火演练、防汛抗旱演练等演练活动,进一步提升全区应急实战处置能力;强化灾情速报队伍建设。全区共有在档灾害信息员211名,全面构建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“区、乡、村”三级全覆盖的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,形成了预警信息发布、灾害信息报送的“主力军”,切实打通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